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基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数字资本探析

    李东;沈阳;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商品化和技术革新推动资本形态转变。数字资本的产生,不仅动员闲置货币投入生产与流通、加速资本循环以及为推动海外市场扩张注入新动力,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新危机,包括生产领域的剥削强化、消费领域的掠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加剧消耗。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资本理论为分析数字资本本质和增殖秘密提供了理论工具,揭示了其仍然遵循资本逐利和扩张本性。面对数字资本的兴起,需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既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又要以制度优势为依归,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引导和规范数字资本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

    2024年02期 No.15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经济研究

  • 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核心要义比较与行动方案设计

    陆岷峰;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浮现为关键途径,旨在推动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采用文献比较分析法,深入探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定义、目标、实施手段及其效果,揭示了两者在促进环境改善和经济转型中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发现,尽管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都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但它们在目标聚焦、资金使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应通过政策制定、金融产品开发和市场机制优化,促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有效融合,为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同时政策制定者在设计相关政策时,需充分考虑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特定需求和差异性,以确保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024年02期 No.154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数实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异质性研究

    刘文淘;刘永文;李睿;

    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实融合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数实融合发展整体上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东部地区较为显著,西部地区数实融合发展会阻碍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实融合发展能够通过提高要素流动水平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数实融合发展提高了劳动力要素流动水平和资本要素流动水平,中西部地区数实融合发展提高了资本要素流动水平。建议夯实各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协作。

    2024年02期 No.154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管理探讨

  • 节能政策对公共部门员工环保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伍如昕;郎玉函;向钟淇;

    公共部门员工的环保行为对于推进我国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选取310名公共部门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节能政策对公共部门员工环保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混合性和自愿性节能政策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公共部门员工环保组织公民行为;混合性和自愿性节能政策均通过认同心理影响公共部门员工环保组织公民行为,而服从在各类政策和公共部门员工环保组织公民行为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编制类型、政治面貌、行政职级在自愿性节能政策影响公共部门员工环保组织公民行为的路径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公共部门应加强节能教育和培训,引导员工建立对节能政策的认同,并基于个体特征,有差别地设计节能行为引导政策。

    2024年02期 No.154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倾向与内部人减持

    郑苏宁;石德金;

    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和内部人减持视作企业向市场传递信号的语言和行为,检验内部人是否会通过观察MD&A语调并且出于利己动机进行择机减持。以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MD&A语调积极程度与内部人减持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内部人减持的动机表现出明显的机会主义,当内部人预测年报披露后市场会产生不好的反应时,更有可能利用MD&A的积极语调而择机减持、获取收益;内部人更可能在企业信息透明度低、地区投机氛围浓厚、企业处于衰退期时进行规模较小的减持。监管机构应做好事前监管,加强监管力度;公司应重视自身文本信息披露质量;外部投资者应审慎地对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倾向,以调整最优的投资战略。

    2024年02期 No.154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科技与经贸

  • 人工智能在滑坡与崩岗影像识别的研究进展

    饶绪黎;冯晨;黄炎和;

    总结近年来遥感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的传统方法,分析人工智能中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滑坡、崩岗信息提取与识别的优势;通过方案对比与实验分析发现,样本采集数量、数据标注质量、崩岗特征提取方式等极大地限制了崩岗智能识别的精度与泛化性。未来将进一步探究多源数据融合与特征提取优化方法;探索基于迁移学习的崩岗多任务识别方法;并结合遥感影像的崩岗变化检测技术,实现对崩岗的准确识别和动态分析。

    2024年02期 No.154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数智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

    郄辉辉;

    随着我国数字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新时代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内驱力。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考察了数智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对提升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市场化发展水平能够显著增强数智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作用效果;数智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此应积极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大力鼓励创新和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助力当地产业链韧性提升。

    2024年02期 No.154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人文与社会研究

  • 近代福建留学生群体文化再生产机制研究

    江盈盈;柯佳音;

    近代福建留学生群体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其文化再生产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该群体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近代福建留学生文化资本的积累传递与国家需求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在内外教育场域的文化再生产活动中具有的个体能动性。研究指出,家庭和宗族在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时代因素以及集体主义的家国情怀强化了本土非正式教育场域提倡的“重文尚教”“致用之学”惯习,本土正式教育场域的“中西结合”惯习提升了近代福建留学生群体在跨文化教育场域中的资本转换率,实现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中国本土化阐释。

    2024年02期 No.154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泉州非遗舞蹈数字化影响因素及保护策略研究

    陈火全;祝璐;

    泉州本土民间舞蹈具有海丝文化基因,有五类传统舞蹈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泉州非遗舞蹈数字化处于起步阶段且进程缓慢,主要受制于技术、人才、资金等影响因素,缺乏实践运用。构建SWOT矩阵分析泉州非遗舞蹈数字化保护所具备的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在此基础上对矩阵进行赋值,运用AHP模型计算一致性比率、确定各要素权重、绘制战略四边形。最终确定泉州非遗舞蹈数字化保护应采取SO开拓型战略,即依托政策红利,定位群众需求;拥抱新兴技术,保持创新思维;借鉴成功案例,推动数字保护。同时兼顾WO扭转型战略,即加快数字保护,创新保护方式;培育数字人才,扩大传承主体;整合各类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对泉州非遗舞蹈进行数字化保护不仅是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求。

    2024年02期 No.154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教育管理研究

  • 闽商文化的精神内涵、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

    杨国金;

    闽商文化是闽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精神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闽商文化所蕴含的格局视野、拼搏精神、处世之道、家国情怀等精神内涵,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道德品质、激发励志奋斗、增强文化自信、抵御不良侵蚀方面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要把闽商文化融入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校内校外教育实践、显性隐性教育载体、线上线下教育平台等育人实践路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育时代新人。

    2024年02期 No.154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以福建省为例

    沈国俊;范晓强;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蕴含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政治价值、育人价值和时代价值,有助于夯实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政治信仰、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情感与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国防责任与理想追求。然而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系统性和创新性不足、深度与广度有待提高、继承性和持续性亟待加强等困境。以福建省为例,从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提出培育大学生的红色国防精神,践行文化铸魂育人;塑造大学生坚定的国防观念,深化课程思政育人;锻炼大学生的国防行动力,强化实践励志育人等融合路径,旨在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指导,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24年02期 No.154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

    邱文海;

    ChatGPT代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步,其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ChatGPT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智能化的课程设计以及自动评估和反馈,促进研究与创新,为教育创新带来机遇。然而ChatGPT也在不同层面上存在风险,如数据集和模型的准确性问题、学术诚信风险、隐私和安全风险、特定价值导向和歧视风险、法律与知识产权风险等。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提高数据集和模型的准确性,建立完善的学术诚信风险防控体系,保护学生隐私和教学数据安全,促进ChatGPT的公正性和多元化,确保ChatGPT合法合规应用。

    2024年02期 No.154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福建商学院学报》2024年选题指南

    <正>本刊2024年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探讨、科技与经贸、人文与社会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等栏目。另设特色专栏: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与阐释、新质生产力研究、乡村振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闽商研究。2024年重点征集以下(但不限于)选题的研究论文:

    2024年02期 No.15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福建商学院学报》来稿须知

    <正>《福建商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学术期刊认定,秉行“质量、规范、特色、争鸣”的办刊理念,力求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地域性和实践性。刊登的主要栏目有:经济研究、管理探讨、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来稿要求1.本刊实行在线投稿,请登入本刊网站(http://fjsy.cbpt.cnki.net/)注册投稿。

    2024年02期 No.154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