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兴艳;李宗明;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马克思“现实的人”视角出发,剖析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以及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基点,并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其现实挑战在于自主认知构建与工具主义倾向之间的矛盾,以及主客体关系互动中的失调性风险。据此提出要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以数字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主客体联动,提升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数字素养与综合素质;要以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数字环境生态,培育“现实的人”的正确价值观,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成效、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路径选择。
2024年05期 No.157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 陈幼梅;
“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福建高校思政教育融糅“福”文化,有助于培养具备高尚品德、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在探讨“福”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分析福建高校思政教育与“福”文化的内在耦合。研究发现,融糅“福”文化与福建高校思政教育既能有效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能促进福建高校讲好新时代“大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未来福建高校可从注重课堂育人、强化知行合一、维系新颖思政以及着力文化浸润四个方面入手,实现思政教育与“福”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2024年05期 No.157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马小晅;
外语教学低龄化的现象引发了人们重新审视“越早=越好”的观点,这一观点的背后可能是由于一些概念的混淆,如“二语”和“外语”、“习得”与“学习”、“关键期假说”等。对于这一观点的论证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外语学习的初始速度、长期成就和类似母语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除了生物学的年龄因素外,在课堂环境中存在许多与年龄不可分割的其他因素会影响外语学习。因此,“越早=越好”的观点有待商榷,对于年龄能否作为外语学习成功预测的决定性因素尚不能盖棺定论。
2024年05期 No.157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