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保险

  • 金融依赖性与危机传染:全球金融风险规避研究——基于市场经济微观主体视角

    陆岷峰;

    金融依赖性与危机传染性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依赖性越强,危机的传染性及危害性可能越大。在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有效规避全球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威胁十分迫切。规避国际金融风险的主体包括国家宏观主体及微观主体两个层面。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时宜积极构建防火墙,有效隔离金融风险;提高免疫力,有效拒绝金融风险;安装报警器,有效预警金融风险;用好急救包,大力转移风险;研发新技术,有效化解风险。着力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免受或少受外来风险的袭扰,增长发展的定力与韧性。

    2021年01期 No.135 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发展历程与优化路径

    徐晓雯;李泽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发挥着保障职工医疗安全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福利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分别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和改革保障。个人账户制度经过探索期、创建期和改革期的发展历程,得以逐步完善,但随着参保人数的持续增加,个人账户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在新形势下,完善职工基本医保个人账户制度的路径主要有:扩大个人账户支付,回归互助共济功能;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监管;采取激励机制引导参保者正确使用个人账户;重视意识形态在改革中的特殊作用。

    2021年01期 No.135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经济与贸易

  • 会展经济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陈虹;

    以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探讨各省区会展经济对当地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会展投入看,展览场馆数量和展览场馆面积均显著正向影响地区服务业发展;从会展产出看,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对地区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会展业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会展投入对服务业发展影响更强,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会展产出影响更强。对会展业进行布局时,东部地区在展览场馆建设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大型展览场馆建设;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现有展览场馆资源,提高展览场馆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带动服务业发展。

    2021年01期 No.135 15-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0K]
  • 厦门市会展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希瑞;吴贵华;谭蓉;

    会展企业空间合理化布局有利于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以厦门市会展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距离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及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等,分析厦门市会展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厦门市会展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集聚与扩散并存,呈现由"单核集聚"向"双核集聚"的发展格局;在西南——东部方向呈条带状分布,重心向厦门会展中心方向移动;圈层等级结构明显,第二层级圈层集聚特征加强;会展服务设施、品牌展会活动、城市营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政策是影响会展企业空间集聚的5个主要因素。厦门市政府可通过推动会展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会展扶持政策、全方位推进会展公共平台建设等政策的实施来提高厦门会展业竞争力。

    2021年01期 No.135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0K]
  • 双边领导人访问对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

    张晓格;郑紫薇;林本喜;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获利的重要形式,近些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呈稳步增长趋势,其中重要一部分流向为东盟,而领导人访问在一国直接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以东盟为样本,利用2004-2018年中国对其直接投资面板数据,研究双边领导人访问对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双边领导人访问对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有促进效应;不同访问方式的影响效应不同,中国领导人出访东盟对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比东盟领导人来访中国更显著;不同职级的领导人访问的作用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国与各国的经济联系;适当考虑增加领导人的出访,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优化政治外交结构,提高外交出访影响效应。

    2021年01期 No.135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9K]

管理探讨

  • 政府补助、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研发投入

    吴晓芬;

    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中加入资产专用性视角。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在政府补助和研发投入的关系中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当资产专用性水平超过临界值0.519,政府补助的替代效应超出激励效应;有近75%样本公司的资产专用性低于这一临界值,意味着政府补助总体上发挥了激励效应。政府应注重建立良好的生产要素转移和流动机制以促进研发补助的有效性;企业应通过提高研发投入资源的弹性、加强合作创新、定期组织人员培训等降低资产专用性的负面影响。

    2021年01期 No.135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中庸型领导如何激发员工创新行为——上级发展性反馈和内部人身份感知的链式中介作用

    黄菲雨;

    构建中庸型领导、上级发展性反馈、内部人身份感知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庸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上级发展性反馈和内部人身份感知分别部分中介了中庸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上级发展性反馈和内部人身份感知在中庸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建议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注重培养领导者的中庸思维;在向员工传递信息时应尽量采取发展性反馈的方式;多关心员工,培养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意识。

    2021年01期 No.135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人文与社会研究

  • 隋唐时期寿州窑陶瓷艺术特点及兴衰原因探讨

    周稳;高峰;

    寿州窑陶瓷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审美习惯的鲜活载体、样本和记忆,经过魏晋南北朝、隋朝和初唐的发展,至唐代中期达到全盛时期,但在唐朝晚期遭受严重打击。寿州窑陶瓷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质朴淳厚的艺术特点折射出丰厚的地域文化,镌刻着淮南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色彩和文化底蕴。当代透过寿州窑陶瓷可以感受隋唐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剖析古人磅礴壮丽的精神世界,也为寿州窑陶瓷的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2021年01期 No.13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琉球使团朝贡路线之福建段史迹遗存考

    刘丹;周南轩;

    琉球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向中国称臣纳贡,建立了长达500多年的封贡制度,两地至今仍保留相关历史遗迹。福建作为琉球使团到达和离开中国的首末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考察琉球使团朝贡路线之福建段史迹,发现有些已荡然无存,有些至今尚存,但受重视程度不高,仅有几处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分析相关现存遗迹各层面的价值,依法进行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存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01期 No.13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客体论到主体论的转向——新时期“文学是人学”命题论争及其反思

    刘皇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新启蒙主义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共同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们高扬思想解放的旗帜,一扫"左"的沉闷,在中国社会各领域重建起相对的自主性和主体自由。"文学是人学"命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重获新生,理论家们纷纷著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美学等角度论证"人性"之于文学的合法性。从根本上看,新时期的"文学是人学"命题是五十年代"人学"论争的余绪,是新启蒙思想和政治文化"祛魅"之下的产物,是理论家批判"阶级论""工具论"的强大武器,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从客体论转向主体论的开始。

    2021年01期 No.135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课程思政教研成果

  • “一带一路”下体育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思政实践

    黄贤文;

    在"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体育职业教育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顺应"大思政"改革趋势的必然要求。现阶段体育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教师思想认识亟待提升、学生信念亟待引导等问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与构建课程体系、精准挖掘思政教学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等途径,有效提升体育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体育人才、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

    2021年01期 No.135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教育管理研究

  • 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郭林凯;李宝艳;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榜样教育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历史虚无主义暗潮涌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榜样形象偏于"高大全"以及传统教育实践相对单一等现实困境。通过发挥课堂效用、运用网络载体、优化校园文化、注重实践转化等路径,全面提升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年01期 No.13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与融合

    徐晓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借鉴台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通过创新创业行业选择、教学体系、需求、素质和满意度五个角度,比较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客时代背景下,突破大陆现有创新型人才创业的现状,结合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产业融合带来的新契机和新市场,从整合两岸高校的资源、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出发,为完善教育体系、推动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开辟一条教育新途径。

    2021年01期 No.135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探究

    陈娴;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强化高校党建内在活力的客观需要。品牌建设意识欠缺、推广度不高、创新有待提升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的主要问题。针对现状,要提高党建品牌建设意识、加强党建宣传和互联网融合、创新基层党务管理方式、创设良好的党建品牌化环境、完善阵地建设工作并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专业党建队伍,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影响力。

    2021年01期 No.135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福建商学院学报》2021年选题指南

    <正>本刊2021年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经济与贸易、金融研究、管理探讨、人文与社会研究、文化与旅游、教育管理研究等栏目。另设特色专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研究、课程思政教研成果、闽商文化研究。重点征集以下(但不限于)选题的研究论文:

    2021年01期 No.13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 《福建商学院学报》来稿须知

    <正>《福建商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学术期刊认定,秉行"质量、规范、特色、争鸣"的办刊理念,力求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地域性和实践性。刊登的主要栏目有:经济研究、管理探讨、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来稿要求1.本刊实行在线投稿,请登入本刊网站(http://fjsy.cbpt.cnki.net/)注册投稿,邮箱fsxb@fjcc.edu.cn只作编辑部与作者联系事宜,不作投稿之用。

    2021年01期 No.135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