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冬冬;蔡志重;武舜臣;
基于2011-2019年福建省县(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识别设立电商示范县的扶贫效应。研究发现,电商示范县的设立显著地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调节因素分析表明,在农户技能水平高、特色农产品种类多、农户参与合作社程度高的县(市),设立电商示范县的扶贫效应更明显。扩展分析发现,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分布低端向高端演变,设立电商示范县的扶贫效应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电商示范县的设立还对邻近非电商示范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鉴于设立电商示范县有助于农民脱贫,应持续推进电商示范县的建设,健全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打造农村特色电商产品,增强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
2021年03期 No.13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叶遄;余忠;吴赐联;石德金;
基于25个地方政府农业部门2017年预算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发现:2017年我国地方政府农业部门预算绩效水平整体不高,且省际差异、地区差异较大,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区内部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在具体影响因素上,财政透明度、预算偏离度、农业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农业市场活跃度、地区教育水平虽然能对地方政府农业部门预算绩效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能成为其充分或必要条件,各影响因素之间更多地呈现出多重性与归一性特点。各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应意识到加快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紧迫性,充分正视大数据的重要性;推动地方政府农业部门预算编制机构建设、编制人员素养提升以及零基预算改革;继续强化预算公开性,增强农业部门公信力。
2021年03期 No.137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 刘旭冉;孙超;
继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课题。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其内生动力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当前由于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主体地位不稳固、基层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产业发展存在短板、乡风文明建设不够健全等因素,导致农民内生动力不足。实现乡村振兴要从提高农民积极性、巩固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2021年03期 No.137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