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科学社会主义论域中按劳分配思想的理论演进和实践创新

    艾欣;蔡晓良;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关系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分配思想-理论上的深化经历了从逻辑推演导向的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到表现为接近经验层次的理性追求的按劳分配,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展开到历史性实践的开创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分配制度作为这一深化历程的最新成果,也成为开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叙事的重要成果。现阶段按劳分配作为基本经济原则,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2022年05期 No.14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行为的影响

    刘江翔;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良好契机。乡村生态文明是农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为大力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应依托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夯实乡村生态文明实践基础,提升实践主体的认知水平、价值理念和利益获得感,加强乡村组织引领,从而促进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及行为的养成,把建设美丽乡村转化为全体农民的自觉行动。

    2022年05期 No.145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经济属性分析

    陈云;

    农村土地在经济属性上兼具生产功能与财产功能。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日益成为城市资本溢出的重要载体,土地的生产资料属性逐渐被剥离,凭借土地占有权利所衍生的财产功能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农村土地成为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投资增值场所,而作为土地利用主体的农民却被排斥在生产活动之外,农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以马克思土地功能学说作为理论视域,将土地的经济属性重新纳入生产视角之中,通过扭转农地制度财产化改革方向、保护农民土地利用的生产权利以及重构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以全面激活农村土地的潜在价值,避免土地财产功能的不断扩张侵害土地生产功能的发挥空间。

    2022年05期 No.145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经济研究

  • 绿色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王连;吴召选;

    “双碳”目标下,有效提高碳排放效率对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从绿色金融的视角出发,剖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并以中国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模型、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其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区域绿色金融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这种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以及碳排放效率本身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且绿色金融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具有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应实施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切实发挥绿色金融作用,以绿色金融引领技术创新实现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2022年05期 No.145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作用及空间效应研究

    张振;李军军;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具有上升趋势,整体上从颉颃层次上升到磨合层次,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值在样本期内一直处于磨合层次,中部和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从颉颃层次上升到磨合层次;全国耦合协调度基尼系数具有下降趋势,东部耦合协调度基尼系数平稳波动,中部耦合协调度基尼系数具有上升趋势,西部耦合协调度基尼系数具有下降趋势;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的相关性。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共同发展、协同创新,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促进不同地区间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协同发展。

    2022年05期 No.145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金融研究

  • CEO特征与股价崩盘风险预警——基于Gradient-Boosting模型的研究

    赵甜甜;尉昊;李昊泽;

    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企业样本,构建梯度提升树模型评估CEO先天特征、人生经历、认知水平与公司组织结构四个特征维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预警和识别效果。研究发现:CEO特征对于股价崩盘风险预测效果显著;CEO特征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存在多重内在预测机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CEO类型进行划分,“领导型”与“改革型”CEO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与预测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应完善高管遴选制度与激励机制设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22年05期 No.145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银行竞争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甘瑞春;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效应,识别银行竞争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与门限作用。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银行竞争正向调节该影响效应,并表现出双门限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会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积极影响;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银行竞争的交互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更强。应积极稳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银行业二者的合力,精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融资需求,有效弥合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2022年05期 No.145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管理探讨

  • 有效决策模型视角下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研究

    王招治;林寿富;苏回水;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审计治理过程中需要引入公众参与。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仍然面临着认知不足、能力欠缺、意愿不强、制度缺失等问题。因此,有效提升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成为国家审计治理的焦点与难点。在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再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公众参与模型,以参与目标为起点,以参与保障为支撑,综合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参与评估、参与反馈等六大维度,将公众参与融入到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治理的全过程。应提升参与认知,科学区分参与主体,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参与评估。

    2022年05期 No.145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 环保“费”改“税”能提高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吗?——基于环保税政策实施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刘党文;尹婷;谢帮生;

    为考察环境规制变革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以2016—2019年中国深沪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实验样本,将我国颁布实施的环保“费”改“税”政策看作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环保“费”改“税”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环保“费”改“税”政策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当企业位于税负提标地区或高法治水平地区时,环保费改税政策的实施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应优化现有环境保护税法,扩大其征税范围,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促进企业勇于绿色创新,走绿色转型升级之路。

    2022年05期 No.145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

    黄卓然;

    选取我国2009—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借助“陆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发挥的调节效用。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审计师所收取的审计费用也会提升,且资本市场开放对二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面对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审计师应提高专业素质和执业技能;企业管理层应随时了解政策动态,抓住资本市场开放的机遇;政府应尽量减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

    2022年05期 No.145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人文与社会研究

  • 信息生态视角下政务微信信息传播动力分析

    施安;庄宗荣;

    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是政务微信公众号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政务微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议程设置失效和优质内容稀缺、信息人传播动力缺失、信息环境耦合度偏低等问题。从信息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促进信息、信息人、环境三大因子耦合的基础上,提升政务微信议程设置能力、提升信息人的媒介素养、改善政务信息的传播环境、激发和保护政务信息传播动力,以形成良好传播氛围,优化政务微信信息传播路径。

    2022年05期 No.145 84-8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教育管理研究

  •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林琼;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重视能力本位,突出应用导向。以劳动教育概念内涵为切入点,在理清劳动教育与劳动、劳动与生产劳动、劳动教育与“四育”等关系基础上,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毕业即步入职场”的特点,找准劳动教育目标在劳动观念建立、“三劳”精神培育、劳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定位。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设计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创新路径:“一队伍”强化建设、“两阵地”相互补充、“三融合”全面推进、“多部门”协同发力,为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2年05期 No.145 90-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 基于内隐学习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策略研究

    邹雄伟;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书育人理念的重构式变革。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缺乏对内隐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认识、基于浅层思辨和经验总结式的探索无法有效实现“课程思政”深度改革等。内隐学习强调联想学习机制的作用,即内隐学习依赖于非认知的、非等级的关联,以自动管理的方式协同运作,存在五种学习发生模式,基于内隐学习和非内隐学习存在独立系统的三种双系统假设模式能够触发内隐学习的发生。从内隐学习理论出发,提出“课程思政”应坚持各行其是的模式、重视高度开放性的制度建设、建设案例资源库等改革策略。

    2022年05期 No.145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