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秀烟;王宏;陈伟雄;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利用熵值法分析福建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2000—2021年福建省两化发展综合指数不断上升,但仍处于初级协调的低水平发展状态。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三大产业融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限制,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3年05期 No.151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黄祥庆;
运用含非合意产出的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福建省“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效率及其地区差异化进行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效率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大部分地市离完全DEA有效(效率值=1)仍有差距;省内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TFP总体上保持高增长;在发展效率的地区差异上,闽南地区效率较高。应进一步推动数字科技创新纵深发展,保障数字经济综合技术效率;着力全要素生产率实质提升,激活数字经济产业能级动力;扩大区域协作空间溢出效应,助推数字经济地区差异弥合。
2023年05期 No.151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文耿重;林本喜;
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招商引资、推动外贸的重要任务,但其引入的外资会替代贸易还是互补?利用2001—2021年中国31省市数据(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可以有效吸引外商投资,且在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地区作用较强,但该效应存在衰退;外商投资的进入会促进当地的贸易发展,同时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出口贸易,且该促进作用会随时间逐步扩大。应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后续招商引资政策落地,推动试点区域第三产业发展,加强外资、外贸企业间联动。
2023年05期 No.151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张艺迪;邓光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力量。基于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利用投入产出分解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数字经济和非数字经济的行业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数字经济行业推动与拉动作用更显著,且供给推动作用辐射更广;数字经济和非数字经济行业之间的内部效应最大,其次是溢出效应,反馈效应最小;我国核心部门依然以非数字经济部门为主,数字经济部门大多为边缘部门。应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做好行业规划,提升我国数字竞争力;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我国数字经济环境。
2023年05期 No.151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