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思维

    吴燚盛;

    谋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遵循唯物辩证法这一核心方法论,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思维。其中,至少包含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兼顾、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相互协调、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协同并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并举、国内与国际互联互通等七种辩证思维。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思维是我们学习好、运用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体现,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阐释、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025年01期 No.15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差异性契合: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孟子与马克思

    张启磊;

    在政治经济学视野下考察儒家经典《孟子》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可以发现二者有着理论上的差异性契合。在生产的重要性上,孟子认为生产是得民心之要,马克思指出生产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在税收的目的上,孟子期望通过薄税敛以行仁政,在共产主义革命到来之前,马克思主张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不公;在商品价值的确定上,孟子认识到了商品价值的差异在于做工之“巨”“小”,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二者之间有着问题视域、理论框架、运思方式的差异,也存在理论前提、理论内涵、理论旨归的契合。在政治经济学视野下对二者进行理论上的比鉴,能够增进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理解,进而在“第二个结合”的基础上增强文化主体性。

    2025年01期 No.159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经济研究

  •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构特征与区域差异

    薛靖;

    利用2007—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收入分配效应存在明显的结构特征,基础保障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收入分配效应更明显且溢出效应更大,发展提升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收入分配效应较小且溢出效应微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基础保障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更强的收入分配效应,而发展提升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城市偏向性明显,收入分配效应较弱。应补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板,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收入分配效应。

    2025年01期 No.159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劳动力流动赋能城乡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的分析

    王名菊;邹悦;

    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下呈现劳动力数量减少且流动考量因素增多的特征,基于此,采用200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邻接矩阵、地理矩阵和经济—地理矩阵,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分析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融合具有正向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劳动力供给由无限到有限再转为稀缺,劳动力赋能城乡融合的效应均显著增强;高城镇化地区劳动力流动主要直接促进当地城乡融合发展,低城镇化地区劳动力流动则在促进邻近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干预和财政能力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城镇化率对城乡融合的影响需要辩证综合看待。应打破劳动力流动壁垒,依据区域特点制定相应政策,充分发挥要素组合的协同效应,强化政府引领作用,科学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

    2025年01期 No.159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国家质量基础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

    刘永庆;

    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贡献。以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四大质量基础为出发点,探究国家质量基础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机制和影响路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质量基础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国家质量基础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市场化水平的替代作用在国家质量基础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显著。应强化国家质量基础顶层设计,协调质量基础要素资源布局,完善技术创新质量保障,推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

    2025年01期 No.159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福建地方经济

  • 乡村治理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俞霞;俞映;

    立足质量视角,构建了乡村治理与乡村旅游发展测评指标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得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乡村治理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系统存在密切关联与互动;乡村治理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呈不断上升趋势;乡村治理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特征。应通盘规划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选择差异化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耦合发展路径,把握乡村治理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关键环节。

    2025年01期 No.159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苏回水;王招治;

    综合运用DEA模型与ML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测度2013—2023年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并采用Tobit回归分析其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DEA分析显示,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总体较高但存在区域差异,泉州市表现最优,福州、厦门市次之,南平、莆田、漳州市等地仍有提升空间;ML指数分析显示,研究期内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仍需较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明显;回归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地方政府财力对科技投入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通过强化区域协同与均衡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改善外部影响因素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1期 No.159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科技与经贸

  • 金融与科技双轮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陆岷峰;施志晖;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金融与科技的双轮创新在铸造新质生产力中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创新驱动下,金融和科技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研究提出,通过实施多维战略,包括强化科技研发、推动金融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及深化国际合作等措施,应对当前挑战。加强科研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及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是实现金融与科技高效融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2025年01期 No.159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竞合关系如何影响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

    杜盈盈;许旭红;

    平台生态情境下,主体间竞合关系正在成为价值共创的关键驱动因素。从平台参与主体间竞合关系出发,以平台生态中的207家互补企业为样本,探讨竞合关系对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平台治理(契约治理、关系治理)、环境动态性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竞合关系对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产生积极影响;平台治理(契约治理、关系治理)正向调节竞合关系与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关系;环境动态性对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可将参与主体间合作竞争关系作为平台生态系统管理重点,从倡导参与主体树立互补共赢意识、构建竞合并重的治理模式、提高平台治理规范程度、提升外部环境适应等方面出发,为平台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赋能助力。

    2025年01期 No.159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人文与社会研究

  • 福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意义和策略

    胡赛强;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文化强省”和推进福建省21世纪“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有效保护和利用海洋文化遗产,使之赋能福建高质量发展,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保护传承和利用福建海洋文化遗产,在国家安全、文化复兴、海洋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实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资源普查、价值阐述和产业转化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强遗产全面普查、做好遗产阐释展示、推动创新性活化利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策略,为福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No.159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传统聚落空间建构秩序——以晋江市社坛村为例

    曾荣幸;廖家芸;张桂玲;

    以福建省晋江市社坛村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构建传统聚落社会网络模型,运用netdraw可视化网图呈现群体的空间选择特性以及ucinet凝聚子群分析空间聚类系数,探索宗法礼制内连群体形态特征和社会活动外接群体形态特征,架构社会网络与空间建构二者间的耦合关系,揭示社坛村的空间建构秩序具备规模性和聚合性。研究得出:血缘宗亲纽带对村落建筑布局具有主导作用,不同社会活动对村落公共空间具有支配作用。研究可以为传统村落未来的空间布局和保护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025年01期 No.159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教育管理研究

  • 调查研究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维度

    操友根;应秋阳;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巨大潜能。调查研究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符合“大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深化要求、教学资源的丰富要求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要求,具有提升、增强和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性、学理性和实践性的价值意涵。未来要通过整体规划调查研究融入“大思政课”的内容体系、积极搭建调查研究融入“大思政课”的协同机制、提升“大思政课”教师队伍调查研究的能力素养等路径,进一步推动调查研究更好融入“大思政课”建设。

    2025年01期 No.15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 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方霞;谢琼;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学校定位与支撑体系错位、运行机制和目标实现不匹配等问题。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一项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现质量革命的制度创新。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七个方面,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完善发展定位与支撑体系的逻辑架构、优化资源配置、重视过程治理、坚持结果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025年01期 No.159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 《福建商学院学报》2025年选题指南

    <正>本刊2025年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探讨、科技与经贸、人文与社会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等栏目。另设特色专栏:新质生产力研究、乡村振兴、民营经济研究、闽商研究。2025年重点征集以下(但不限于)选题的研究论文:

    2025年01期 No.1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福建商学院学报》来稿须知

    <正>《福建商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学术期刊认定,秉行“质量、规范、特色、争鸣”的办刊理念,力求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地域性和实践性。刊登的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探讨、科技与经贸、人文与社会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等。

    2025年01期 No.15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下载本期数据